脚下无小事:那些年我们摔过的跟头
前几天在超市亲眼目睹了一场"惨剧"——有位老太太拎着购物袋,刚踏上刚拖完水的大理石地面,整个人就像踩了香蕉皮似的,"哧溜"一下摔了个四脚朝天。当时我冲过去扶人的时候,心里直打鼓:这地面怎么滑得跟溜冰场似的?
说来你可能不信,根据我查的资料,每年因为地面湿滑摔伤的人,比交通事故受伤的还多。我家楼下诊所的王医生就说过,每逢雨雪天气,他接诊的滑倒患者能挤满整个候诊区。最夸张的是去年冬天,有个小伙子穿着新买的皮鞋来就诊,进门时在台阶上表演了个"一字马",结果韧带拉伤躺了半个月。
防滑这事,真不是小题大做
记得小时候住老房子,卫生间铺的是那种光可鉴人的釉面砖。有次我半夜迷迷糊糊起来上厕所,差点在湿漉漉的地砖上完成人生第一个后空翻。后来我妈买了张防滑垫,虽然丑得像块抹布,但确实救了我不少次。现在想想,防滑这事就跟买保险似的,平时觉得多余,出事时才后悔没早准备。
现在市面上防滑产品多得让人眼花缭乱。什么防滑涂料、防滑贴、防滑剂,还有带凹凸纹路的防滑砖。我表姐家装修时就吃了亏,为了美观选了抛光砖,结果有次她家猫打翻水杯,全家人在客厅上演了连环摔,最后不得不重新铺了防滑地胶。这事儿告诉我们:颜值和实用,往往就像鱼和熊掌。
那些意想不到的"滑铁卢"
要说最坑人的,还得数某些公共场所的"隐形陷阱"。上周我去新开的网红餐厅,他们那个做旧风格的仿古砖台阶,在射灯下看着特别有情调——直到我亲眼看见三个穿高跟鞋的姑娘接连崴脚。服务员端着防滑警示牌跑来时,那场面简直像在玩打地鼠游戏。
浴室更是重灾区。我邻居老李去年在淋浴间摔断尾椎骨,现在坐下都得先找靠垫。他后来给全家浴室都装了防滑扶手,还买了带吸盘的沐浴凳。有回串门时他跟我说:"年轻时觉得这些是老人用的,现在才知道,防滑设备就像人生经验,早用早踏实。"
防滑小妙招,省钱又省心
其实很多防滑方法根本不用花钱。像我奶奶就有个土方子:用旧袜子套在拖鞋底,既防滑又保暖。虽然看着不太体面,但确实管用。还有朋友教过我,把食用盐撒在结冰的台阶上,比买专业融雪剂便宜多了——当然这招别让物业看见,他们可能觉得你在破坏环境。
最近我还发现个神器:汽车防滑链的缩小版,可以套在普通鞋底。去年冬天我穿着它去东北出差,在结冰的路面上走得稳稳当当,当地同事都问我是不是练过轻功。不过要提醒各位,这种装备在室内使用可能会刮花地板,我家木地板上现在还有几道"爱的印记"。
写在最后
说到底,防滑这件事就像我们常说的"预防胜于治疗"。花几十块钱买防滑垫可能比花几万块治骨折划算得多。下次当你看到"小心地滑"的警示牌时,别嫌它啰嗦——毕竟人这一辈子,能站着走路的日子,可比躺着养伤的日子舒服多了。
对了,写完这篇文章后,我立刻给老妈的浴室订了套防滑扶手。她嘴上说着"浪费钱",但安装那天,我分明看见她偷偷摸了三遍扶手的光滑度。你看,关心有时候就是这样,嘴上嫌弃,身体却很诚实。